11月6日上午,应我院“钟山学术讲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生态环境学家朱永官教授在卫岗校区做了题为“由砒霜引出的故事……”的学术报告。校长陈发棣教授主持报告会,沈其荣院士、资环学院及其他学院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朱永官院士从初回国时选择砷为研究对象、如何系统地开展砷相关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如何突破研究瓶颈等方面进行了报告,介绍了我国砷的地理学分布特征、迁移通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和砷转化相关基因的进化历史等科学问题。


朱永官院士的报告条清缕析、逻辑严密、其中更不乏幽默诙谐的言辞,形象的比喻、引证和精辟独到的见解。在场的师生纷纷表示,朱永官院士深厚的学术修养、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深深吸引了他们,让他们受益匪浅。

沈其荣院士对报告进行总结,他向朱永官院士对学院的关心与指导表示感谢,号召大家学习朱永官院士乐观积极、精益求精、没有机会也要努力创造机会的精神,他希望我院广大青年教师不断学习与钻研,像朱永官院士一样在科学领域做出更大更好的研究成果。

报告人简介:朱永官,生态环境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环境土壤学和环境生物学研究。1989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在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等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研究成果被转化为全球政策,特别是关于土壤砷污染和抗菌素耐药性的相关政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农业科学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自2016年以来,朱永官院士连续6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至今已在国际主流刊物Science, Nature, Nature Microbiology, Nature Plants, PNAS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并入选2022年“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李比希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