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就”是过来人|吴一恒:和自己做朋友

发布人:公管研分会    发布日期: 2021-12-20     浏览次数:

本期推送的主角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毕业生吴一恒,他在采访中和我们分享了读博期间宝贵的经验体会,希望本期推送能够帮到有志于学术的同学们。

吴一恒,2016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导师马贤磊教授,曾任第十四届公共管理学院研分会主席,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集中于农村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制度经济学研究》等高质量期刊,其中部分成果获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先后获得江苏省省级优秀学生干部、清华农村研究博士论文奖学金、2021年度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奖学金等奖项。

转博的契机

在攻读硕士期间,师兄主要从事学生工作,并没有严肃想过要继续开展学术研究。但是硕士期间参与的一些实地调研项目使其有机会了解到做学术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做研究并不是枯燥的,而是有乐趣的,它和学生工作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只不过一个解决的问题看得见摸得着,一个解决的问题需要花一番功夫来探索。”

由于硕士期间对做学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加上与导师不断的沟通,促使师兄下定了决心转博。

博士的三阶段

师兄总结自己博士生涯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转博之后的第一年,其关键词是“改变”。师兄提到,在正式开始攻读博士之后,被迫需要做出很多改变。比如以前的爱好(如摄影)基本上舍弃了,以前学生工作的思维方式也需要改变,同时生活上、作息上也都要做出调整。“这一改变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面临着很多的无头绪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以前没有碰到过,也不知道做的对或是不对。

第二个阶段是在转博之后的第二年到第三年,其关键词是“坚持”。师兄提到,读博期间最大的困难在于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的确定。尽管师门的资源偏向于定量研究方向,师兄担心自己的定量基础不是那么扎实,所以在和导师进行沟通之后,师兄选择了走定性研究的道路。“研究主题的确定不仅需要自己的探索,也需要坚持与老师交流,找到能够做下去的研究主题。”在导师马贤磊教授的支持和鼓励下,坚持的耕耘终于在18年初见回报,师兄的第一篇文章在《中国农村经济》上得到了发表,这坚定了师兄做学术的信心。

第三个阶段是在2019年-2020年,其关键词是“突破”。此阶段博士开题已经确定了主题,但是论文框架和内容尚未确定,需要去思考在大论文、小论文上如何去创新和突破。

学会与自己做朋友

当问道师兄读博是怎么样一种体验时,师兄脑子蹦出的三个词是“孤独、痛苦、享受”

师兄提到读博会面临种种的挫折,比如看了很多资料但不知道写什么、写出了文章但投稿被拒、不能如期毕业等等。读博途中的很多问题只能独自面对、独自解决——这种孤独是必须要学会忍受的。

但师兄对于“读博过程中抑郁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说法并不认同。“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外在世界是内心世界的投影。若内心世界是负面的,所感受到的外在世界也是,但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若内心很积极,外面下雨也一样是种美。”

读博期间由于长时间坐在办公室从事脑力活动,师兄表示也会有“职业病”,也会“腰酸背痛”,而这种生理上的痛苦也会影响到工作时的精力。师兄因此提到了有一个好的爱好的重要性,“我在读博后期坚持健身锻炼。除了可以放松身体,健身另一大好处是可以培养自己的信心,当你突破力量上的瓶颈,会发现自己体态也变好了。

师兄有着自己的生活哲学,“锻炼所带来身型上的改善只是表面上的,更多带来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读博也是一样,学历上的提升只是表面的,最大的收获是锻炼了一种心态。

面对读博期间的孤独和痛苦,师兄提出要“学会与自己做朋友”,保持一颗平常心,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这样可能才更容易去享受这个过程。

关于“内卷”及对未来的展望

“内卷”是当前很火的一个词,高校教职“非升即走”的制度是否也是一种内卷的现象呢?

师兄表示,“非升即走”属于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而“内卷”更多是一个社会科学范畴的词语,师兄并不认同把目前对竞争力的要求变高的现象都归结为“内卷”,甚至作为一个不努力,不奋斗的理由。

‘内卷’其实是对大环境的一个渲染,它形容得到一样东西比以前更难了,需要付出更多。而你是否愿意付出其实只关乎你自己。‘如果想得到从未拥有的东西,就得去做从未做过的事’。做一件事情之前,需要问一问自己是否真的热爱它,如果足够热爱,就不会太在意自己的付出。

即将入职南京师范大学,展望未来,师兄表示会在坚持已有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努力融入学院的体系。同时相比学生阶段,教职的身份意味着需要处理更多以往不曾熟悉的事务,要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

感谢吴一恒师兄在繁忙的毕业季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并将自己的亲身体会和经验分享给母校的同学们,也祝愿每位同学都能从中得到自己需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