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5日14:00,动物遗传育种研究室主办的第14期动物遗传学前沿学术沙龙在逸夫楼1051举办,本研究室刘红林教授及全体学生均出席本次活动。本次的汇报人分别是本实验室的硕士生李荣阳和博士生李伯江。
硕士生姜爱文的报告题为《Intracellular α-ketoglutarate maintains the pluripotency of embryonic stem cells》,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细胞内的α-酮戊二酸对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的维持作用。作者通过实验得出了以下的主要结果:1. 2i对ES细胞增殖是必须的,并且对谷氨酰胺没有依赖性;2. 2i/L会改变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的利用;3. ES细胞内的α-酮戊二酸调控组蛋白的甲基化;4. α-酮戊二酸促进ES细胞多功能性的维持。总体来说,这篇文章的结论是:1.通过抑制GSK-3β、MAPK/ERK信号通路,改变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的代谢,反过来导致α-酮戊二酸积累,并引起一些组蛋白去甲基化;2. α-酮戊二酸能够维持ES细胞的全能性。硕士生李荣阳除了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述之外,还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讲了一些新的实验思路。
李伯江做了题为《A Missense Mutation in PPARD Causes a Major QTL Effect on Ear Size in Pigs》报告,本文主要研究的是PPARD基因的错义突变对猪耳大小的主要QTL的影响。本文利用标记辅助分离分析结果将含有Q的F1代的公猪的染色体分离出来,之后发现含有Q染色体共享一段长度为1.2Mb的单倍型区域,进一步将QTL定位在1.2Mb。为了明确减少遗传变异,研究选择211头来自于3个二花脸猪核心群的216头中国本地品种及119头西方商品猪种,而选择性清除结果报名,在630kb区段中,18连续的标记在Xishan二花脸中等位基因频率为100%。PPARD是一种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是和激素受体家族中的配体激活受体,将PPARD基因的编码区进行测序,发现在杜洛克和二花脸猪既有一个非同义突变,而这个突变导致32位密码子由甘氨酸变为谷氨酸。另外,PPARD G32E抑制b-catenin的表达,该突变刺激了耳朵大小增大所需的脂质的产生和储存。因此32E等位基因与测量品种的耳朵大小的增加是显著相关的,而32E等位基因对于增加耳朵大小的高基因频率主要发生在中国大耳型猪中。
在本次动物遗传学前沿学术沙龙中,汇报者对与自己科研方向相关的热门科研成果作了详细的阐述,大家在听取报告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讨论,在此过程中大家受益匪浅。至此,第14期动物遗传育种学术前沿沙龙圆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