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11月27日
南京农业大学罗清生大讲坛专家学术报告成功举办
11月27日,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罗清生大讲坛在逸夫楼3044顺利举办。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机制研究专家郑春福教授作题为“SCI论文写作及自然基金申请”的报告,平继辉院长主持本次活动,50余名同学参与此次报告。

郑春福教授从SCI论文审稿人的视角出发,列举了在论文题目、摘要、引言等内容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提出了研究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常进入的误区,由点及面,通过分享在审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同学们的论文写作提出了宝贵意见,同时分享了SCI论文的写作技巧。在报告最后,现场师生针对SCI论文写作、投稿方面积极展开提问,郑春福教授对此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解答。
②12月3日
植物保护学院 | IPM学术论坛(第三期)
12月3日,植物保护学院IPM学术论坛(第三期)在滨江校区21号楼112举办。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生张兴旺、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博士生周江璇分享其研究成果及获奖经验,100余名同学参与。

张兴旺分享了番茄斑萎病毒蛋白NSs抑制自噬促进病毒侵染的机制研究,该篇论文在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期刊上发表。番茄斑萎病毒(TSWV)的侵染会诱导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自噬小体的产生,通过实验证明沉默抑制子NSs会抑制自噬小体的产生,从而抑制TSWV侵染性克隆诱导的自噬。这是因为NSs作为病毒的效应子在侵染早期能够抑制自噬从而帮助病毒建立初侵染,在病毒侵染的后期不抑制自噬,通过提高植物病毒耐性从而延长植物带毒期,增加传毒几率。此外,他结合个人科研经历向各研究生分享了如何缓解科研压力、调整心态以及如何高效进行时间管理等。

周江璇分享了点蜂缘蝽中一个保守蛋白家族在植物免疫调控中的双重角色,该篇论文在Plant physiology期刊发表。她介绍了点蜂缘蝽的一个效应子家族所具有的双重功能:RPH1和RPH1L1在植物中作为HAMPs激活PTI反应,为躲避识别,点蜂缘蝽则进化出同源蛋白RPH1L2-L5作为效应子,在胞间抑制由RPH1诱导的PTI反应。同时,她也嘱托同学们在科研学习中要主动学习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知识,多找导师交流并提前制定科研规划;实验过程中要做好实验记录,注重实验细节等。

经济管理学院举办研墨绘梦,学海扬帆——“三校”国奖经验交流分享会
12月3日晚,经济管理学院研墨绘梦,学海扬帆—“三校”国奖经验交流分享会在卫岗校区第三实验楼706会议室举行。本次分享会邀请了三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李绍亭、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王圆、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周美伶作经验交流,共52名研究生参加。

李绍亭深入剖析了文献查阅的高效策略,强调精准筛选与深度阅读的重要性,结合自身科研项目经历,阐述如何从海量文献中挖掘创新点,为研究奠定坚实基础。王圆以自己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历程详细介绍了论文撰写规范与技巧,从摘要撰写到参考文献选择,都给出了极具实操性的建议。周美伶则侧重分享如何确立学习目标与计划、平衡生活与科研,进而保持对学习的持续热情。互动环节,参会同学踊跃提问,就科研瓶颈、时间管理等困惑与主讲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

③12月7日
动科学院举办创新性校级学术讲座
新生犊牛腹泻发病原因及防控
12月7日,南京农业大学创新性校级学术活动在卫岗校区逸夫楼2064举办,齐鲁动保反刍事业部总经理傅小平总经理作“新生犊牛腹泻发病原因及防控”报告,本次报告共100人参与。

傅小平简述犊牛腹泻成因及传播途径,聚焦其胃肠道脆弱性,强调养殖管理与保健关键。他分析了寄生虫、细菌、病毒等多种因素引发的犊牛腹泻,并概述了其病理学特征与诊断要点,尤其指出时间、群体及个体症状对诊断的重要性。最后,他详述了治疗与预防措施,强调及时治疗的必要性;保温、补水、摄入足够初乳的关键性,以及良好的养殖管理对于预防新生犊牛腹泻的决定性意义。

交流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与傅小平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傅小平一一给予了详尽的回答。傅小平的深刻见解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视野,而且为他们的学术探索和创新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灵感。

④12月12日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钟山民俗学青年学术沙龙第23期
“作为人类非遗的春节——兼论南京传统节日的当代传承”顺利举办
12月12日,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钟山民俗学青年学术沙龙第23期顺利举办。此次沙龙以“作为人类非遗的春节——兼论南京传统节日的当代传承”为主题,吸引了30余名师生参与。主讲嘉宾为“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主任梁建恕,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季中扬教授为与谈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书记李日葵出席活动。本次活动由张兴宇副教授主持。

梁建恕详细介绍了南京传统节日振兴工程的背景与成果,特别是南京作为全国五个试点城市之一,在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强调,创新性传承是解决传统节日老化问题的关键,通过现代传播手段和创意活动,南京成功吸引了年轻一代的参与,强化了社区凝聚力和文化认同。

季中扬对梁建恕的分享表示了赞同。他认为,传统节日是社区发展和社会团结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节日并没有衰落,反而得到了新的发展机会。他特别提到,南京在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创新上做出了积极探索,为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讨论环节,师生们积极提问,与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节日的冲击,梁建恕表示,他们正在积极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既保留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又适应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

活动最后,李日葵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高度评价了嘉宾的分享,并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学术沙龙活动。此次沙龙不仅加深了师生们对传统节日传承与创新的认识,也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的学术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大家纷纷表示,将坚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⑤12月14日
创新性校级学术活动:牛早期胚胎首次系谱分化的研究
12月14日,南京农业大学创新性校级学术活动在卫岗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到浙江大学张坤教授作主题为“牛早期胚胎首次系谱分化的研究”的学术报告,共有150余人线下参与。

张坤教授指出牛胚胎的首次谱系分化发生在早期囊胚阶段,其团队通过单细胞测序分析,发现早期囊胚细胞中的两个主要集群,分别对应着TE(外胚层)和ICM(内细胞团)的前体细胞。这些发现为理解牛胚胎谱系分化的时空动态提供了重要线索。接着,张坤教授介绍了SOX2基因在牛胚胎谱系分化中的关键作用,它对于ICM的初始谱系分化以及后续TE的持续谱系分化至关重要。其团队发现SOX2敲除的囊胚无法分离成TE和ICM谱系。此外,还发现CDX2基因在限制SOX2在TE中的表达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晚期囊胚中,CDX2似乎抑制了SOX2在TE中的表达,从而确保了ICM中SOX2的正常表达。这一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牛胚胎谱系分化过程中的基因调控网络。报告最后,张坤教授还介绍了TEAD4在牛胚胎发育中的作用,虽然TEAD4敲除的小鼠胚胎无法形成囊胚,但在牛胚胎中,TEAD4的敲除并不影响囊胚的形成,也不影响TEAD3在牛早期胚胎中的表达。然而,TEAD3和TEAD4的联合干扰却显著影响了牛囊胚的形成和基因表达模式。

此次报告不仅深化了学生们对牛胚胎发育过程的理解,还为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讲座激发了同学们的新思路和灵感,鼓励他们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不断追求创新。
⑥12月17日
植物保护学院 | IPM学术论坛(第四期)
12月17日,植物保护学院IPM学术论坛(第四期)在滨江校区21号楼112报告厅举办。三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博士生杜诗雨、农药学博士生袁治理、植物病理学硕士生张泽宇作报告,100余名研究生参加。

杜诗雨以“昆虫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为报告主题,分享其团队在昆虫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领域中方取得的新突破:完成了低等六足动物及昆虫的分子标记设计与筛选策略,并持续优化相关分析脚本。此外,她建议研究生要广读文章、夯实基础;积极与导师、同行交流;制定长期规划,心怀理想,不忘初心。

袁治理的报告主题是“禾谷镰刀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调控机制”。他指出禾谷镰刀菌中存在一个关乎氰烯菌酯敏感度的调控网络,这个网络主要通过影响两个关键分子(FgMyo5和actin)以及参与的细胞活动,从而来调节禾谷镰刀菌对氰烯菌酯的敏感性。

张泽宇分享了“IV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LtaE介导产酶溶杆菌协助防御假单胞菌发挥生防功能的机制研究”。他阐述了产酶溶杆菌OH11具备一种独特的机制:通过其IV型效应蛋白LtaE可以有效克服营养限制条件对Pf-5抗真菌活性的抑制作用。

⑦12月18日
浅谈玫瑰的前世今生,青年教师专题报告第36期开讲
12月18日下午,园艺学院在滨江校区园艺楼130举办了第32期研究生钟山讲堂之青年教师专题报告,学院特邀园艺学院教授王长泉开展了主题为“浅谈玫瑰的前世今生”的专题报告,10余名研究生参加。

在报告中,王长泉详细讲述了月季与玫瑰的形态学区别,他指出月季的枝条常有倒钩状皮刺,叶面较为光滑且叶背无毛,花色较为丰富、四季开花,而玫瑰枝条密生绒毛状皮刺,叶面褶皱且背面密被绒毛,主要为玫红、粉色,一季开花。王长泉还提到现在市面上大多流通的切花玫瑰都是月季,纯种玫瑰的颜色较为单一,而月季的颜色很丰富,相比之下具有更大的消费市场,但在精油制作方面,玫瑰依旧是主要材料,平均3000公斤玫瑰花才能提炼出1公斤玫瑰油,可见其珍贵程度。最后,王长泉鼓励参会的同学们要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为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青年教师专题报告第37期开讲
12月18日,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钟山讲堂之青年教师专题报告第37期在卫岗校区翰苑辅楼501教室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冉璐作题为“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专题报告,20余名研究生参与。

冉璐从当代人对现代化和现代性的困惑出发,深入探讨其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在马克思对现代性本质的揭示上,详细阐述“现代性”观念的历史生成、典型表征、内在矛盾、双重批判以及扬弃超越,并解释了罗荣渠的四种现代化概念以及现代化的两种类型。最后,结合中国近现代的现代化探索历程,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色、内在超越,针对现代性隐忧提出解决思路。
⑧12月19日
金融学院钟山青年第38期
“从学术到职场:如何培养研究型思维能力”顺利举办
12月19日下午,金融学院盛天翔副教授受邀做题为“从学术到职场:如何培养研究型思维能力”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金融学院辅导员李迎军老师主持,学院100余名师生参加。

盛天翔从研究型思维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讲起,强调培养创新意识和竞争力的重要性。他表示,研究型思维的核心要素包括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等。他结合自己自身的职业经历,和大家分享了在中国银行工作的一些感悟和体会,并结合现实案例为大家阐明研究型思维的重要性。讲座最后,他对同学们的学习生涯和未来的职业道路提出了建议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