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实践快讯 | 硕博麻江行,酸甜产业双赋能

作者: 时间:2025-07-20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科技、人才与智力资源精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由食品科技学院副院长李伟教授带领的酸汤产业调研小组于7月15日至16日深入麻江及贵阳,重点围绕麻江特色酸汤产业的技术瓶颈与产学研合作展开精准对接。

与此同时,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华伟副教授带领的蓝莓产业调研小组于7月15日至19日深入麻江县多个乡镇,对蓝莓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

食品科技学院

赋能麻江酸汤产学研融合

聚焦需求,精准对接酸汤产业技术瓶颈

7月15日,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酸汤产业调研小组于麻江县开展实践活动。团队首先深入当地酸汤企业,与技术人员进行座谈,精准聚焦麻江县酸汤新兴企业发展现状与核心需求,并展开研讨。

针对企业集中反映的发酵原料种类对产品品质稳定性影响显著、优势菌株筛选与发酵工艺标准化控制困难、传统基础风味定型后多元化衍生产品开发不足等关键瓶颈问题,师生团队结合专业优势,现场研讨并初步规划了技术攻关路径,为后续精准帮扶锚定了方向。

深入一线,实地把脉产业升级路径

为加速推动技术方案落地与全产业链项目深化,次日,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院长李伟教授率领酸汤产业调研小组赶赴贵阳,与麻江县委常委、副县长邵士昌一同深入贵州耀创集团生产一线进行实地考察。

耀创集团代表张宗杨详细介绍了企业发展实况。李伟教授团队、邵士昌同志及企业管理层围绕酸汤项目的整体规划、生产工艺流程优化、核心技术路线选择、新产品研发方向及市场拓展策略等核心议题进行了务实高效的现场研讨,旨在为项目高效实施厘清技术路线并提供科学支撑。

此行不仅为高层决策提供了依据,随行学子也通过近距离观察,深化了对产业前沿与需求的理解。

此次扎实的基层调研与高层的有效对接,标志着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与麻江县、耀创集团在酸汤产业领域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正式启动。未来,各方将聚力组建联合研发团队,针对识别出的关键技术难题展开协同攻关,致力于推动麻江酸汤生产工艺现代化革新、产品体系多元化发展及品牌价值升级,为地方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马克思主义学院

把脉蓝莓产业挑战与突破

聚焦痛点,精准把脉蓝莓产业症结

7月15日至19日,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蓝莓产业调研小组于麻江县开展实践活动。团队足迹覆盖宣威镇(光明村、翁保村等12个村)、谷硐镇(乐埠村等2个村)、龙山镇(干桥村等3个村)等5个乡镇(街道)共21个村(社区),通过广泛走访与深入交流,精准识别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小农户受成本制约导致技术应用难普及;土地碎片化及自然条件限制阻碍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市场端存在收购压价、价值区分度低、价格波动大等现象;叠加政策补贴减弱及物流冷链基础设施薄弱,显著加剧了农户经营风险与产业可持续发展压力。

精准献策,擘画产业升级路径

基于扎实调研,实践团聚焦“降本、提质、拓市”三大关键维度,为麻江蓝莓产业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精准建议:

降本方面,亟需加大面向小农户的技术推广补贴力度,切实破解其采用新技术的成本瓶颈。提质方面,关键在于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建立公平透明的价格机制,并大力加强产地预冷、冷链物流等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化流通交易体系。拓市方面,应积极推动土地资源的整合与有序流转,强化政策的持续性和精准扶持,着力提升蓝莓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品牌附加值,积极拓展多元化、高附加值的市场渠道。

最终推动麻江蓝莓产业实现从追求“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的根本性跨越,确保广大种植农户能够充分共享产业升级带来的发展红利。

此次深入调研,进一步加强了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麻江县在乡村振兴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的合作。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共同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Copyright © 2025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苏ICP备-11055736号-3   

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