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下设赛事,是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电子学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赛事。经过20余年的发展,竞赛已经成为电子类相关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团队精神、提升实践能力、促进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全面成长的有效平台。本次大赛面向学校各专业院系的研究生,共同将大赛打造成研究生高端学术创新交流平台,欢迎各位同学积极报名。
一、大赛名称
2025年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会承办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三、大赛主题及参赛作品
为进一步激发研究生对电子设计创新的兴趣,提高其创新和实践能力,我们将举办以“电子智造,引领未来”为主题的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本届竞赛将聚焦新一代电子技术的探索与应用,设计有明确场景驱动的创新方案。竞赛题目为开放命题形式,参赛具体类别如下:
1 电路与嵌入式系统类
电路与嵌入式系统类,包括但不限于针对某一功能应用所开展的具有较强创新创意的电子电路软硬件设计、终端设备或嵌入式系统实现等,如基于FPGA、DSP、MCU、嵌入式系统等开发的软硬件系统、智能硬件、新型射频天线、并行处理系统、仪器仪表等。
2 机电控制与智能制造类
机电控制与智能制造类,包括但不限于实现自动控制与自主运行的创新创意软硬件系统与电气自动化系统等,如机器人,飞行器,智能车,工业自动化,电气自动化传感器、设备或系统,电能变换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控制技术等。
3 通信与网络技术类
通信与网络技术类,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各种通信及网络技术研究开发的创新创意通信网络应用模块或系统,如网络安全、无线通信、光纤通信、互联网、物联网、空间信息网、水下通信网络、工业控制网络、边缘计算等通信或网络设备、系统或软件等。
4 信息感知系统与应用类
信息感知系统与应用类,包括但不限于光电感知、传感器、微纳传感器与微机电系统、空间探测等传感与信息获取类软硬件系统,如工业传感、生物传感、生态环境传感、光电探测、遥感探测、定位导航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 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与系统
信号和信息处理技术与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视频、图像、语音、文本、频谱信号处理和信息处理、特征识别,以及信号检测及对抗的软硬件系统,如安防监控、音视频编解码、网络文本搜索与处理、雷达信号处理、信息对抗系统等。
6 人工智能类
人工智能类,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群体智能、决策管理等技术的软硬件系统或智能应用,如:智能机器人、智慧城市、智能医疗、智能安防、自动驾驶、智慧家居等。
7技术探索与交叉学科类
技术探索与交叉学科类,包括但不限于基于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艺、新设计等构建的新型电子信息类软硬件系统,如面向生命健康、艺术创造、环境生态、清洁能源等的新型传感器、电子电路、处理器、通信网络设备、信息处理器以及应用系统等。
四、参赛对象及方式
1 参赛对象
凡具有正式学籍的研究生、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的本科生均拥有参赛资格。参赛选手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审核报名参赛资格。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单位具有对参赛人员资格进行抽查的权利。
2 参赛方式
参赛形式可以是个人或团队形式,且每人只能参加一支队伍。以团队形式参赛的队伍,每队最多不超过3人,其中在读研究生比例不低于50%,参赛队伍队长须为在读研究生,且队员分工明确。鼓励跨院、跨年级、跨专业组队,以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为参赛单位。参赛团队和选手可申报指导教师,每个参赛队伍最多可申报2名指导教师。
五、作品提交要求
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参赛队伍须按照要求按时合规地提交参赛作品。提交的作品材料中不得体现学院或导师等影响比赛公平的信息。团队信息(名称、成员、排序以及指导教师等)以初赛报名信息为准。
1 初赛阶段
(1)参赛者须根据赛题作品规范提交参赛作品简介(无模板,300字以内)、项目文档(基于标准模板完成项目内容的详细阐述)、项目视频(充分展示团队成果)、其他可选辅佐材料(技术可行性、产品尽职调查报告等项目相关内容)。本次大赛鼓励原创性工作,作品核心创意和主要开发过程须在大赛期间独立完成。
(2)附件中需包含参赛团队成果清单与参赛团队照片两张,其中全体成员(包括指导教师)合影1张
(3)将PPT、汇报版文字和附件打包在一个文件夹中并压缩,命名为“参赛单位-参赛队-作品名称-赛道类别-赛题编号”并于2025年4月30日前提交至大赛指定邮箱jocelynjly@njau.edu.cn。
(4)参赛团队应严格遵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参赛作品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无知识产权争议,不得存在剽窃、抄袭、伪造、篡改等行为。
(5)参赛作品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禁出现相关不良内容,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2 决赛阶段
参赛者须通过汇报和展示的形式,全方位呈现作品开发流程、技术概要、创新要点和潜在应用价值,具体安排以正式通知为准。
六、赛程安排

注:根据学校相关文件通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培育项目参加江苏省或全国大赛后,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每项奖励10000元及研究生招生指标1名,国家级二等奖每项奖励5000元,省级一等奖每项奖励5000元。
扫描二维码加官方QQ交流群(1041392712)获取更多赛事信息

七、奖项设置
大赛决赛设置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并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奖项,根据比赛情况,设置一定数量奖项。由大赛组委会统一颁发荣誉证书。
特等奖:奖金1500元,荣誉证书
一等奖:奖金1000元,荣誉证书
二等奖:奖金500元,荣誉证书
三等奖:奖金300元,荣誉证书
优秀指导教师奖:奖金500元,荣誉证书
参与奖:荣誉证书
注:此奖金都是给团队分配 打给排名最前的人
八、联系方式
主办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会
承办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联系人:吉良予 联系电话:58606554
邮件地址:jocelynjly@nj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