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明德任责,秾心依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周明国教授科研团队聆听访谈活动

发布人:孙国成     发布日期: 2019-12-30     浏览次数:

有这么一群人,将青春和汗水都奉献给了“农药”事业。让“农民少打一次药,少花一份钱”是他们坚守在科研岗位数十年的初心;研制出更加安全有效的农药产品是他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与崇高的使命;三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解决了镰刀菌病害防治等多个世界性难题。他们,就是南京农业大学杀菌剂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家们。

12月27日晚上18:30,周明国教授科研团队做客我校研究生“聆听”系列访谈活动,周明国教授、侯毅平教授以及在读博士生张杰作为嘉宾代表出席本次访谈,200余名学生来到教四楼报告厅近距离感受嘉宾的魅力。

       

谈起当初为什么选择“杀菌剂”作为研究方向时,周教授坦言其实自己一开始的兴趣是栽培,但在高考时阴差阳错选择了植物保护专业,所以选择植保也可以说是一种命中注定。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学生的周教授逐渐对植保专业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在留校当老师后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昆虫专业的老师合作,开始了“杀菌剂”的研究之旅。无论是一开始对栽培的兴趣,还是之后投身于杀菌剂研发的专注与热情,在周教授身上我们都能发现他对农作物的重视,周教授表示,“小时候是为自己的温饱而奋斗,长大后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想要为更多人的温饱而奋斗。”

在谈到出国问题时,周教授表示不同的时代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认识,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出国留学也变得越来越普遍。“没出国前感觉自己在国内也能做得很好,出国后感受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才意识到眼界的重要性。”周教授认为出国可以拓宽眼界,接触到更多前沿的知识,因此希望有出国想法的同学们在出国学习期间一定要注重科研,多阅读文献,多学习技术;要积极参加国际交流,在与他人交流中能碰撞出很多新的灵感。

       

成功没有捷径,想做好科研就要坐得了“冷板凳”。周教授团队曾三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解决了镰刀菌病害防治等多个世界性难题。在谈到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周明国教授表示“只要自己目标坚定,那就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而最令现场的同学们感动的莫过于周教授的一句话,“我不需要名,也不需要利。我只想安心做自己喜欢的实验,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农民谋福利。”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周教授对名利的淡泊,对科研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优秀的人总是把最重的担子扛在自己身上,在周明国教授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对学生、对团队、对社会的担当。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周教授很赞同教育部的提法“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他认为“教书育人”是第一任务。培养人才不仅体现在科研方面,更体现在如何学会做人。一个人的为人是很重要的,即使专业再强,能力再强,但是道德,品德不好,将来也会很麻烦的。研究生在学习科研期间培养自己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思考,勇于创新。

       

作为周明国教授指导的研究生,侯毅平教授和博士生张杰在访谈中分别用“认真”“严谨”“热情”和“思维敏捷”“重应用”“接地气”来形容科研工作与日常生活中的周教授,这些品质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的访谈中相信现场的同学们也都有直观的感受,毕竟现场一声又一声的欢笑,一场又一场的掌声就是最好的回答。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周明国教授团队正是做到了守住研制杀菌剂的初心,担负起粮食安全的使命,找出国内外科研水平差距,紧抓科研实践的落实,才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本次活动希望通过分享周明国教授团队的科研故事,激励同学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勉励同学们不怕困难,脚踏实地;鼓舞广大研究生养成良好习惯,坚定理想信念,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为我校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青春力量。